七月底,我又一次来到了上海。每年的ChinaJoy,除了看产品,我更习惯于把它当作一个观察行业情绪的窗口。
今年,AI无疑是绝对的焦点。几乎我接触的每一家公司,都在谈论这个话题,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和宏大愿景交织在一起。大家都知道AI很重要,但具体要怎么用、怎么用好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。
ChinaJoy期间,我前往参加同期会议2025CDEC高峰论坛,而在大会正式开始前,我有机会同其他媒体,与三七互娱的技术中心数据副总裁王传鹏,提前进行了一场对话。
三七互娱技术中心数据副总裁王传鹏
他坦诚地分享了成本投入、团队构成、技术方向,乃至那些尚未解决的问题。这场对话,让我得以了解三七互娱AI战略从宏大叙事到具体实践的全过程。
更重要的是,我意识到,AI的竞争,早已越过了简单使用市面上通用工具的阶段。真正的差异化,可能在于能否为每一个独立的游戏产品,训练出它专属的、不可复制的自有模型。而三七互娱在这条路上的长期投入,正在构建起他们在AI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。
AI布局,8年前就开始了
梳理近几年的行业热点,能发现一个现象:每当一个新技术、新趋势涌现,很多公司的反应往往是应激式的,先追上去再说。但在三七互娱身上,却能看到一条异常清晰和连贯的主线。他们似乎总能提前卡在正确的节点上。当年转身投入移动游戏,再到小游戏业务是这样,现在的AI,也是如此。
一开始,我也好奇这是不是单纯运气好踩中了风口。但在和王传鹏聊过之后,我感觉这更像是一种长期战略不断积累下的必然结果。
王传鹏表示,“在AI技术爆发之前,三七互娱对信息化数字化的一个建设,或者包括技术赋能整个研运体系,这条思路本身就是非常重视的。我们一直是两条战略方向,一条战略是技术战略,第二条是研发的内容战略。”
这说明,AI对于三七互娱,并非一个突然闯入的新风口。他们一直在思考,下一个能为游戏工业化体系带来巨大增益的技术到底是什么。而不断成熟的AI技术,恰好就是那个答案。
实际上从2018年开始,他们就已经开始探索AI在游戏运营及发行领域的应用,并逐步将AI工具运用到研发、发行乃至通用办公等业务类型,覆盖了策划、美术、技术、测试等多个细分流程。
而真正体现他们战略“决心”的,是在一个关键的“十字路口”上做出的选择。王传鹏提到,2022年底,在AI热潮全面爆发前,他们的技术团队面临着两条路径的抉择:是投入确定性更高、能更快看到回报的“商业化”,还是投入充满不确定性、需要长期耕耘的“AI”。
他的答案是:“对于三七互娱来说,相较于商业化,AI一定是最最重要的,它一定代表了下一代的生产力。所以我们就在2023年年初,就把整个大的方向给定下来了。”
三七互娱的AI矩阵
这个在AI热潮全面爆发前就做出的“反商业直觉”的选择,说明了很多问题。它背后,是一种自上而下的、对技术变革趋势的坚定判断。王传鹏也提到,AI在公司是“一把手工程”,这种高层共识,确保了在关键时刻,公司的资源能够向更着眼于未来的方向倾斜。
三七互娱对AI到底有多重视?除了内部的战略抉择,其外部的投资版图或许更能说明问题。翻看近两年的投资记录,会发现一个清晰的脉络:行业里几家头部的大模型公司,比如智谱AI、百川智能、月之暗面,背后都有三七互娱的身影。
他们的视野还不止于大模型。通过对此芯科技、辉羲智能、华翊量子等一批企业的投资,三七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AI算力芯片、半导体,甚至量子计算这样的硬科技领域。在游戏公司里,能做到如此深度和广度的体系化投资布局,实属少见。
三七互娱的AI产业链投资布局
如果说外部投资展现了三七在AI领域的野心,那么内部的资源投入则印证了他们要把这件事做扎实的决心。王传鹏透露,其内部“算力投入占比高达40%~50%”,这意味着大量的资源被实实在在地用在了模型训练和高效推理这些AI的“重资产”环节。而在具体的布局上,从王传鹏在CDEC大会的分享中,已经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系统性框架:文化上,自上而下推动AI创新;组织上,成立专门的AI效率委员会;人才上,全年AI人才数量增长了3倍;能力上,则打造出“小七”这样的工位级AI智能体产品。
在这庞大的外部布局和内部投入之下,作为一家游戏公司,他们“内生”的、最核心的目标,就是用AI去解决游戏研发和运营中最实际的问题。
为何要执着于“自研”?
在与王传鹏的交流中,我最大的感受是,他们对AI的应用,始终保持着一种“务实”的态度。这种务实,体现在他们对应用场景的精准切分上。
先从行业最关注,也是AI最先落地的营销环节来看。在如今的买量市场,海量、高频的创意素材是所有厂商的刚需,也是消耗成本最大的业务之一。根据三七互娱2024年度报告披露的数据,他们的广告素材投放视频中,由AI深度参与生成的视频占比已超过了70%。
不过,AI素材用于买量这件事并不稀奇,许多大厂都在用。真正值得关注的,是他们的AI应用已经开始向更核心的研运环节渗透。
比如,在运营环节。面向全球市场的本地化翻译是出海厂商的刚需。王传鹏提到,在俄罗斯等略显小众的市场,通用模型对小语种的处理能力并不是那么强。为此,他们训练了专属的翻译模型。根据其在CDEC大会上分享的数据,目前AI翻译准确率已高达95%,覆盖了超过85%的海外游戏,每年能节省大约450万的费用。在客服端,情况也类似,他们通过AI客服,实现了对所有游戏的覆盖,准确率达到80%,其工作效率约等于一个30人的团队。
在美术资产生产上,AI单季度能产出超过50万张的图片素材,整体提效超过80%。更关键的是,这种提效并非简单地生成通用素材,而是深度结合项目需求。在分享会上,他们展示了AI如何根据“制作一条古代三国骑兵们冒着风雪行军的CG视频”这样的指令,一键式生成包含分镜、配音、字幕和背景音乐的完整影片。
ChinaJoy上三七互娱重点展示了AI和投资布局
而在技术的最源头,也就是代码和项目开发上,AI的介入甚至开始颠覆传统管线。王传鹏透露,在他们的发行线开发项目中,已有30%到40%的项目验证了AI可以绕过传统冗长的开发流程,将效率提升至原来的4倍。
要达到如此高精度和高契合度,仅仅依赖通用大模型是远远不够的。这背后指向了同一个技术内核——用自有数据精心训练出的、一个个不可复制的“小模型”。
之所以要投入巨大的资源去自研,王传监的解释揭示了其根本目的:“自研的目的,是解决那些‘通用模型无法理解这家公司和这家公司的数字资产’的深度、高精度问题。”这个技术内核,就是他们自研的“小七”大模型,以及在其之上,根据不同职能分工构建的一系列垂类模型,例如服务于美术的“图灵”、服务于投放的“量子”、服务于数据分析的“天机”等等。
他举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:“我们把《斗罗大陆》的模型交给一些二次元的游戏去用,肯定是不太合理的,因为他们画风都不太一样。所以数据资产上的这种开放,其实是不太合理,也没有太大作用的。”
这也说明了垂类模型的战略价值所在,它能保证美术风格的独一无二和高度统一,让AI能快速生成真正符合其世界观和调性的内容。同时,每一个训练好的垂类模型,其本身就是公司最宝贵的核心资产之一,沉淀了对特定IP、特定画风的深度理解,这是任何外部通用模型都无法给予的。当拥有大量高精度垂类模型的公司,在内容生成的质量、风格和效率上,都将具备明显的差异化优势。
当这些分布在各个环节的小模型能力被打通和整合,其产生的效果就更为惊人。以AI小游戏《明月宫心》为例,它首先验证了“AI全要素生产”的可行性,将开发周期从30天压缩至10天,完成了从“单点提效”到“全要素整合”的跨越。
而这,还只是第一步。王传鹏称,目前,新的《明月宫心 贰》就在此基础上,开始加入判别式AI,试图去构建一种“千人千面”的非线性游戏体验。就好像用户刷短视频时,系统会根据个性化推荐呈现不同内容,该模式下的每个玩家都可能获得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剧情。这也预示了他们下一步的方向:“我们预计在今年内尝试更多的AI玩法、开放世界及UGC等内容。”
AI拼到最后拼什么?
在了解了三七互娱的AI战略和布局后,我想,在AI时代,我们评价一家游戏公司的价值,可能需要增加一个新的维度了。
传统的价值锚点,如产品流水或IP储备,固然重要,但它们更多反映了一家公司把握当下市场的能力。AI的出现,正在引入一个更具决定性的变量:是否拥有一套高效且能持续进化的内容生产范式。过去,行业的成功更多依赖于少数明星制作人或团队的灵感与个人经验,去“赌”一个爆款,这其中充满了不确定性。而在三七互娱的实践中,我看到的是一套旨在对抗这种不确定性的清晰打法。
他们正在构建的,并非一个能自动产出爆款的工具——王传鹏也在访谈中坦言,直接去问AI“怎么才能做一个爆款出来”是不现实的——而是一套能将AI能力深度嵌入的工业化体系。这套体系的目标,是持续稳定地产出高质量内容,并从每一次试错中迭代进化,从而让整个生产流程变得更加透明、可控和高效。
当一个公司能够更稳定地输出内容,并有效降低试错成本时,其业绩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,自然会得到增强。这种“确定性”的提升,正是AI为游戏工业化带来的最宝贵的价值之一。
而建立这套体系的核心,便是一种更底层的组织能力:能够将公司的经验、数据和审美,快速转化为可执行、可迭代的AI能力。
王传鹏在访谈中提到的一个机制,就是这种组织能力的具体体现。他们会通过建立“采纳率”这类客观指标,来衡量AI生成内容的有效性。当一个AI生成的美术资产“采纳率”低时,系统就会去归因:是画风不对,还是主题有误?找到根因后,再反过来迭代和优化模型。
这个过程,建立起了一个能让AI“自我进化”的闭环。在我看来,拥有这样一套能够持续迭代的机制,远比拥有某个当下最强的AI模型要重要得多,也更难被竞争对手模仿。
三七互娱的故事,或许为整个游戏行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。当AI技术变得越来越普及,单纯拥有某个AI工具,将不再是决定性的差异。真正的领先身位,将属于那些能将AI深度融入自身的组织、流程和文化,并沉淀下独有的数据与模型资产,最终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、高效的“生产范式”的公司。
元宇宙数字产业服务平台
下载「陀螺科技」APP,获取前沿深度元宇宙讯息
110777025(手游交流群)
108587679(求职招聘群)
228523944(手游运营群)
128609517(手游发行群)